玻璃模具一般采用鑄造工藝制造。一般說來,高合金鑄鋼容易產生嚴重的枝晶偏析,所得組織極不均勻,同一鑄件的各個部位往往有不同的組織結構,并殘留很大的內應力。因此,鑄鋼的熱處理加熱溫度一般要高于相同成分的鍛鋼件(高20℃左右),奧氏體化的保溫時間也要適當延長。
玻璃模具用的馬氏體耐蝕不銹鋼包括1Cr13、3Cr13、4Cr13、4Cr13Ni等,這些合金鋼中wCr=13%,淬透性較好,通常采用調質處理工藝:加熱到1000~1050℃油冷或空冷,然后在600~800℃進行高溫回火。為防止因淬火應力而導致模具開裂,淬火后應立即進行回火處理,調質得到的組織為索氏體和鐵索體。Cr13鑄鋼在300~580℃會出現回火脆性,故應盡量避免在此溫度區間進行回火。
鑄造熱作模具鋼的熱處理規范與同類型的鍛鋼相類似,一般采用預備熱處理(退火)和最終熱處理(淬火和回火),為消除鑄造應力避免開裂,澆鑄后應立即進行退火處理。鑄造熱作模具鋼回火的目的是消除內應力和完成殘余奧氏體的組織轉變,回火一般需要進行2~4次,每次回火的保溫時間不少于1.5h,且每次回火后必須冷卻到20℃。